刚落地美国那会儿,我盯着机场斑驳的墙面和坑洼的马路,恍惚间以为自己误闯了某个偏远小镇。
这和影视剧中灯红酒绿的纽约、纸醉金迷的洛杉矶大相径庭,却成了我新生活的开场白。
我们一家三口都陷入了同样的困惑:这真的是美国吗?是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那个发达国家吗?
原以为发达国家的生活节奏会像永不停歇的齿轮,没想到在中部小城,时间却像被按下了慢速键。
而且,在美国生活久了后,越发觉得美国像是一个大农村。
在美国呆得越久,人反而变得更土了。
以前我会对自己的着装比较在意,尤其在发朋友圈的时候,力求呈现出很精致的样子。
但是来美国后,我发现身边的邻居和同事他们都很随意,他们不盲目追求品牌,也不攀比,甚至他们更喜欢二手的东西。
久而久之,我也跟着入乡随俗了,现在的我,衣柜里最多的是超市打折的卫衣,朋友圈都是很真实的生活,不是包装出来的精致。
不得不说的是,美国人真的很有松弛感。
美国人不喜欢加班也不喜欢卷,到点走人是常态,对他们来说,多点加班费也没什么意思,不如多陪陪家人。
他们的生活节奏比较慢,很懂得享受生活,邻居修剪草坪都要花上整个下午。
周末的社区草坪上,总能看到家庭聚会,孩子们在玩美式橄榄球,大人们则围在烧烤架旁,滋滋冒油的烤肉香混着欢声笑语。
这种 “养老式” 的安逸,让习惯了国内996的我,一开始还不太适应,后面慢慢爱上了这样的慢生活。
而我先生呢,则被迫学习很多技能,变成了能修理屋顶漏水、疏通下水道的 “全能维修工”,偶尔还能帮邻居干活赚点外快。
最让人欣慰的是孩子,曾经在国内课堂上不敢举手发言的女儿,如今能用流利的英语和同学辩论。
美国教育文化中对 “个性” 的尊重和 “课外活动” 的重视,让孩子们不再被单一的成绩标准束缚。
我女儿她不再为数学成绩感到难过,每天开开心心地去上学,人也变得自信多了。
总而言之,在美国我变得没那么焦虑了。
我终于懂得,所谓幸福,不过是按自己的节奏,把平凡日子过成想要的样子。
当然了,生活都是自己的。
不管是选择移民重新开始,还是继续原来的生活,只要适合自己就好。